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寺庙之一,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(公元495年-公元534年),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。少林寺建立之初,由于佛教内部的禅宗与律宗矛盾特别激烈,故此时期思想不太纯正,殿堂之中还供奉着道教之神君,而庙内的香火也并不太旺盛。
唐代是少林寺的鼎盛时期,少林寺的武学、禅学、医学、佛学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,除了功夫高强的少林武僧们,这里的佛学和禅学也颇具门楣。东晋时期,佛学祖庭印度的德玛宛建立了禅宗,在禅宗的思想下,少林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功夫和禅修的中心。
在武学方面,少林寺创生了少林拳、少林十八罗汉拳等,成为武林名宿。
在建筑方面,少林寺呈现出自己的特色,建筑风格既有纯正唐代特征,也汇聚了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的建筑风格。在2001年正式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。
少林寺广场中央是一座钟楼鼓楼相间,造型典雅的钟鼓楼,这两座高达三十米的楼命名分别为“钟楼”“鼓楼”,钟楼、鼓楼之间相隔四十七米,钟作梵声,驱邪祛鬼,顺应天地自然之鸣;鼓声如雷霆万钧,舞狮戏龙之时,鼓降妖魔,警醒人心之鸣。“钟鼓楼”与少林寺的寺庙建筑相融合,形成了古建筑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