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温是指体温低于35℃。人体温控中枢调节失常,或者外部环境温度太低,都有可能导致失温,使身体不能正常代谢产热。
失温会让人感到四肢发冷、面色苍白、四肢乏力无力、语言晦涩、思维迟缓等症状,并且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反应,导致心律不齐、血压升高、心肌缺血等危险症状,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所以,如果您感觉可能已经失温,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,增加体温。例如,向体内注入温暖的流质,保持体内的水分,穿上保暖的衣物等等。在雪山、海滩、高原等环境下活动的人们,也应该随身携带保暖工具等,以防意外。
总之,当我们在寒冷环境中或者身体状况不太好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温度变化,及时采取措施,避免失温给我们带来的危害。
什么是失温?原因有哪些?如何预防?
失温是指由于气温降低,人体产热过低或散热过快,导致体温下降的症状,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在36.5℃~37.5℃之间,若体温下降到以下35℃左右就会出现失温的症状。
那么,引起失温的原因有哪些呢?除了室外环境温度过低,还有生病、饥饿、缺水、暴饮暴食以及低血糖等因素都会导致失温。长期缺乏锻炼和衣服穿得过少也可能诱发失温,同时肥胖病人更容易患上失温。
那么,如何预防失温呢?首先要注意室内外的气温,避免在室外长时间逗留,同时注意多穿衣服保暖,避免莽撞行事。此外,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搭配,避免饮食随意,增加锻炼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,做好失温预防工作。
什么是失温?失温为什么会危及健康?
失温是指身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摄氏度,可引起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障碍。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℃基本上就被认为是失温了。失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,能导致机体各种疾病和生命危险。
失温可能导致机体各种系统的紊乱,包括呼吸、心血管、神经和代谢等。最严重的可能是心跳骤停或心脏骤停,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严重。失温还会打乱血糖代谢和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计划,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,还会增加中风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患病率,还可能诱发疲乏、抑郁、不安甚至精神错乱等多种心理障碍。
因此,当身体温度降低到35℃以下时,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。让身体暖和起来,避免长时间待在寒冷环境下,特别是在户外,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。任何疑似失温的症状都必须立即就医。在医生的指导下,温暖渐进,逐渐恢复体温。